今天,华师开学啦!
今天
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4万师生云升旗上网课
线上同行启新章
共迎朝阳盼春来
3月2日,是华师2020年春季学期网上开学的第一天,学校正式启动“开学不返校,网教不停学”在线云教学。
期待与大家早日重逢
早上7:55,华师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云升旗”仪式。在校师生代表约20人在石牌校区现场参加了仪式。尚在全国各地未返校的华师师生在家远程“线上开学”,通过线上直播参加升旗仪式和网络课程。
校党委书记朱孔军作题为《同心战“疫”,共盼春来》的讲话。朱孔军指出,疫情当前,不返校,是学校关爱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考虑与安排,也是每一位华师人共同守护家园的行动与自觉,更是我们作为社会公民响应国家号召应当履行的责任与义务。不停学,是基于华师长期的理念和传统,是基于学校信息化的优势和信心,是基于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和探索。开学第一课,朱孔军对师生们提出了几点期望:心系家国,牢记担当;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知;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冬将尽,春可期,待紫荆花开、玉兰飘香,我们期待着与大家早日重逢!”
校长王恩科也录制视频,寄语师生。王恩科指出,为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面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开学工作的部署,按照“开学不返校、网教不停学”思路,实行网上注册,从3月2日开学一直到疫情结束前,要求所有理论课程全部采用“线上教学”形式开展。为了保证在线教学质量,华师主要做好了三点工作,一是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华师教育技术学是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专家教师队伍;二是发挥信息化优势,学校开展了教师在线培训,老师们对网络授课非常有信心;三是加强过程监控和管理,学校建立了网络教学交流机制、集体备课共享机制,教学质量督导机制和“一课一册”管理机制,将教学各环节落实落细。王恩科表示,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防控下,在医护人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战胜这场疫情!
4万多名师生隔空见面,线上升旗,开启远程教学第一课。升旗仪式在官方微博进行直播,吸引了近百万人观看。
升旗直播结束后,观看人数高达89.1万人,新增粉丝2286个,累积评论4641条。
天南海北
你在哪里参加
华师的云升旗
心理学院副院长范方在广州的家中参加云升旗。他表示云升旗十分鼓舞人心,激励全体师生即使不返校,也要坚持“科研不减产,教育不降格”,携手战胜困难。范方是心晴热线专家之一,负责对咨询师进行督导。心晴热线向全社会开通期间,师生工作量很大,每天需要早起参加工作,晚上九点、十点还在开会总结。志愿者们的专业情怀、倾情投入令他非常感动。范方表示,他为学校拥有这样一批毫无怨言、勇于奉献的专业人士感到自豪。
心理学院副院长王瑞明在广东广州的家中观看升旗直播,他说:“线上升旗给了师生们一个仪式感,能帮助老师和同学们迅速回归到正常的教学轨迹中。”在疫情爆发之后,王瑞明参与策划了“心晴热线”公众咨询活动,作为集体中的一员,他也为自己感到自豪。他认为在疫情爆发之后,不仅仅是新冠肺炎感染人员、医务人员、志愿者,还有很多普通民众的心理压力都需要专业人士指导疏解。王教授说:“大家要注意心态的调节,提升心理免疫力,好心态决定好生活。”
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何雪梅今天早上在广东广州的家中参加华师的云升旗。“今天升完旗后,我的朋友圈被同学们刷屏了,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开学节奏。”何雪梅说。这几天,何雪梅先后组织参加了地科院不同班级、各学生党支部的线上会议,隔屏与同学们相见。虽然疫情放缓了开学的脚步,但并没有阻断何雪梅对学生的关心与陪伴,她说:“愿亲爱的同学们尤其是身在湖北的同学,好好保护自己,期待我们在校园相聚。”
文学院19级辅导员李浩文在距离华师1000多公里外的武汉的家中观看华师的云升旗直播。寒假期间,他身在疫区,却与父亲一同加入社区志愿者行列,为社区隔离楼层的居民配送食物,承担搬货的任务,一天工作八九个小时,因此他对朱孔军书记的讲话深感共鸣,他说:“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大学生应全面理性地去看待与辨析,扎根专业知识涵养,培养家国情怀,在未来主动回馈社会,体现责任担当。”
历史文化学院19级硕士研究生林燕好在广东省惠州市参加云升旗。看到直播上同学们都在为华师打call,林燕好表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此刻大家期盼相聚华师校园的心情。在家的这段时间,林燕好几乎每天都会关注有关疫情的新闻。作为党员,林燕好在寒假期间三次捐款,一次是为武汉捐款,两次为华师捐款。
马克思主义学院19级硕士研究生郑佳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参加云升旗。今天早上,她特地将云升旗的地点选在窗台边,希望能够伴着春天的晨曦看着国旗在校园里冉冉升起。寒假期间,郑佳曾跟随家乡的区团委一起到乡镇各路口的检疫点为志愿者们派发口罩、手套、雨衣等防疫物资,传递疫情防控的相关信息。此举也得到家人的支持,“父母觉得大学生回乡理应为家乡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郑佳说。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19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张国涵在中国极北端的黑龙江省嘉荫县的家中参加云升旗。透过屏幕,也感受到了与华师以网络跨越万水千山“见面”的浓浓暖意。新的一学期到来了,他既期待迎来新的课程、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希望能早点见到久别的朋友们,打一场热血沸腾的球赛。
当地时间23点55分,在苏格兰阿伯丁进行交换学习的国际商学院17级金融学专业的屈桐瑶站在电脑前,观看升旗仪式的直播。身在异国求学,这份透过屏幕传达的爱国思乡的念想跨越了八个时区,而变得格外深重,“半年多没有回国了,很想家,看到国旗更感觉亲切。” 屈桐瑶说。
学校在网络中心设立
在线教学临时指挥中心
教务处、网络中心等相关部门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迎接万人规模的在线学习大考
万人在线,开学首日顺利
截至到3月2日中午,学校在线教学平台“砺儒云课堂”运行稳定,高峰时刻实时在线课程859门,实时学习人数10519人,实时zoom视频直播课程21门。当天上午,校党委书记朱孔军,副校长陈文海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指挥中心现场了解在线云教学各项数据动态,对学校首日云教学情况表示满意,并就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指导和要求。
在恢复正常课堂教学前,理论课程一律采用“网上授课”教学方式。据统计,本学期共有1400多位教师开设本科理论课程1300多门,2700多个教学班,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课程、辅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等。此外,共有500多位教师开设研究生理论课程600余门,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等。同时,研究生院要求全部导师对研究生进行线上指导。开课方式、课程设计、除视频互动教学以外的教学活动原则上基于华南师范大学砺儒云课堂进行。
早在2月初,面对突发新型肺炎疫情,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先后公布19-20学年第二学期延期开学课程教学安排方案。原计划开设的理论课程由任课教师按原定的开课时间,以学校公共在线教育平台——砺儒云课堂为基础,灵活运用腾讯课堂等视频互动教学软件对原定学生开设课程,有效利用线上课程教学、视频互动教学等平台推动在线教学活动的开展,切实做到“网教不停学”。
2月13日起,学校共组织十余场语音在线教学专题研讨;2月18日与2月20日,学校成功举办4场在线教学视频培训直播。培训以在线课程建设为主线设计模块主题,通过“典例分享+操作演示+上机操作”的模式切实提升广大教师混合式在线课程设计能力。
据了解,培训由网络中心砺儒云课堂团队策划,网络中心主任林南晖、徐君仪老师担任主讲,共有5672位一线教师观看培训直播,校长王恩科等校领导也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基本掌握在线教学的平台和工具,逐步领会由课堂教学向在线教学转变的理念和方法,增强了对开展在线教学的信心和使命感。
(上下滑动可查看砺儒云课堂快速建课指南)
此外,砺儒云课堂团队在培训直播的过程中还做了录播,并根据培训内容分别做了教学微视频和简易操作指南(含教师版和学生版),把培训录像和培训资料归类在砺儒云课堂(moodle.scnu.edu.cn)—平台操作指南—快速建课指南中指导师生进行复习和操作。
2月23日至25日,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与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推出《学会在线学习》系列公益课程,在CCtalk平台免费开放,并在校内和省内外高校都引起了良好反响,多所高校专门发通知组织本校教师观看直播课程。截止2020年2月25日18时,《学会在线教学》公益课程共有18963人次实时观看在线直播,34625人次观看直播回放录像。
老师变身“网红主播”
开学思政第一课
3月2日上午9:00,4000余名全日制研究生齐聚云端,同上战“疫”思政第一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国胜变身“主播”,主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当代青年使命担当》专题讲座,通过云平台进行话题发起、随机提问、开放式问答等方式,与学生进行空中互动。胡国胜的话语引发学生深深思考和强烈共鸣,让研究生第一时间了解和认识此次疫情的基本情况,疫情防控的中国担当、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以及疫情中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为了“烹饪”思政第一课这道正能量“大餐”,研究生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强联合,周密准备,悉心布置,发挥学校网络思政优势传统,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学亲和力和参与度,让思政课“有味道”“有营养”。
“直播不是线上教学方式唯一的打开方式”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胡小勇在钉钉上了本学期的第一堂课—— 2018级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参与式培训课程设计》,没有一个人迟到或缺席,而且互动效果非常热烈。虽然课堂上只有19个学生,但在课程结尾的提问环节中,胡小勇收到了来自学生的24个问题,意味着有的同学提了不止一个问题。
“我们认为网上在线教学是非常时期的正常的教学模式,既然是正常的教学模式,就应该定下课堂的规矩,学有学的样子。”胡小勇说。在每堂课正式开始之前,胡小勇会要求大家打开摄像头,保证学生能看到老师,老师也能看到学生,他说:“我们确认过眼神,挺不错!”此外,胡小勇还会在课前组织大家做一分钟的拍手操,代替线下课堂里中的“起立”。一分钟的拍手操既让课堂有了仪式感,又能让学生尽快进入热身状态。
胡小勇是教育技术专业的教授,他一方面身体力行把研究应用于专业教学,严抓本科教学质量,同时还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他连续奋战多日发挥学院集体力量,组织倡导了七位教育技术专业教授在CCTALK上举办了面向校内外老师的《学会在线教学》公益直播课,直接和间接观看的老师人数已经近7万人,还被许多高校和地方教育局组织给老师们集体播放,产生了服务社会的良好效应。在开学的第一天,胡小勇主动把自己的在线教学实操经验提炼成10条简单易行的干货,通过教学院长微信群广泛分发给各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应《今日教育》杂志的邀约,胡小勇还撰写了《如何做好疫情下的在线教学?》的专家稿件,从五个方面深入的论述了如何科学正确地处理疫情下的在线教学,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反响。胡小勇认为:“非常时期的停课不停学,对全国1600万名教师提出了一个火线上的’战时’命题:如何快速将工作主阵地从课堂切换到网络,适应在线教学的新形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把“教学”简单固化为“讲课”,把“在线教学”片面窄化为“直播讲课”。对此,胡小勇表示,直播教学具备直观明了的优点,但它并不是在线教学的唯一打开方式。除了直播互动,教师与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电子通讯工具等进行不在同一个时间点的异步互动;或者根据教学的动态需要,在不同环节融合采用同步或异步的方式,综合应用各种资源、平台和工具开展混合教学。“我们要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设计在线教学,融合应用,好过单一方式。”胡小勇说。
将知识碎片化
在得知将进行网络授课之后,软件学院迅速组织了院内师生、党政班子召开线上会议,调动师生积极性。软件学院副院长潘家辉表示,针对这种“全线上”的教学模式,课程的结构重新做了调整,他说:“以我负责《软件构造》这门课程为例,原本一节四十分钟的课程被拆成四五个十分钟就能讲完的知识点。”将知识点碎片化,有效避免学生因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学校效率低下。同时,采取“录播+直播”的形式,做到“线上导学,直播研讨”,达到翻转课堂的效果。
潘家辉说,同学们“在家学习就是对疫情的帮助。学好专业知识,发挥专业优势,把信息化技术用在需要的地方”。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参与课程互动,借助文献和网络资源主动学习,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半部《论语》治天下
张玉金是文学院的老教授,在春节过后没几天就接到学校“网教不停学”的通知,他说:“刚接到通知的时候心里很没底,硬件、软件都是问题。”为了保证网络教学的顺畅进行,张玉金将家里电脑换成了新的,又将新电脑搬到距离路由器较近的地方。
张玉金开设的课程是《古代汉语语法》,课程容量多达277人,为了避免网络堵车,他决定采用录播的教学方式。硬件问题解决后便开始录制视频,随之到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录好的视频传到砺儒云上,张玉金表示:“很费劲!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好在我们学校的技术服务很到位,跟着他们的指引,这才一步一步地上传了视频。”据了解,网络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教务处成立了技术培训工作小组,为任课老师提供技术服务。
除了在砺儒云平台上传教学视频,张玉金还组建了课程微信群以加强与同学的交流,解答同学们的问题,督促同学们学习。同时他也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在课后用课上所学的语法知识分析《论语》,通过检查同学们的作业,就能知道同学们上课是否认真。“‘半部《论语》治天下’,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又把《论语》读了,这对文学院的学生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在特殊时期,张玉金希望同学们在家也能够主动学习,他说:“自律非常重要,要积极主动地来学习,争取好的学习效果,不要辜负学校和老师们费的这些功夫!”
站着上课更有感觉
化学学院硕士生导师赖家平,今天早上给化学(师范)专业的同学上了三节《仪器分析》,“用的是腾讯课堂,感觉还可以,没有出现卡顿的现象。”赖家平说。相比线下授课,赖家平认为线上授课的形式师生互动不太方便。看不到学生的表情,也不太好把握讲课的情绪,但从今天上课情况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课间休息时同学们会在腾讯课堂和微信群提出自己的疑问。
为了增强课堂氛围,赖家平也会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互动环节,遇到一些熟悉的知识点,就停下来问问学生还记不记得。提到同学们在家学习的状态,赖家平强调,自觉很重要!在家也要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同时他也希望同学们能及时完成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课后作业,及时查漏补缺。此外,赖家平为了带给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特意去学校办公室,就像在教室上课一样站着直播课程。
老师用4G的速度讲课
学神用WiFi的速度听课
学霸用3G的速度听课
学渣用2G的速度听课
你掉线了吗
学生在线“送花”
在网络平台上课,师生间的互动也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不少学生折服于老师的口才与讲课技巧,纷纷送上鲜花。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18级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林梓柔在广东茂名的家中上网课。为了能让自己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早在一周前,林梓柔就开始调整自己的作息,与在校期间的作息保持一致。开学后,林梓柔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胡小勇老师的《参与式培训课程设计》,课堂上老师组织大家一起做拍手操,这让她感到很有趣,她说:“课堂上老师与我们的互动也很多,所以我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虽然在家上课很有趣,但林梓柔表示还是希望能够重返校园,“因为重返校园代表着疫情就要过去了。”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17级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许婷在河南南阳,她开学后的第一课也是胡小勇老师的《参与式培训课程设计》,“虽然是在家上课,但临场感很强,我们通过点赞的方式互动,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许婷说。为了增强上课的仪式感,许婷在上课前还特意换了衣服化了妆,她表示这样更有上课的感觉,不会因为在家里就容易走神。此外,她还提到胡老师要求所有学生将摄像头打开,每个人都能看到各自的画面,从而能感受到是一群人一起学习一起努力,避免造成一个人学习的“孤独感”。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19级管理科学专业的吴远杰在广东省佛山市,远程观看腾讯课堂平台中由胡敏老师发起的线上直播教学,这场直播是他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学前,胡老师已经通过QQ群发送了直播链接,今天也提前进入了直播平台等待大家加入,首次直播在师生有序配合下顺利开展。“直播时,评论区很活跃。老师会和我们留言互动,我们能边听课边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上课期间,老师的麦克风有时会连接不良导致声音太小,但同学们会在评论区细心提醒。吴远杰表示,网络授课使学生能在平台上畅所欲言,更“放得开”,这和以往在课室里学生不愿举手发言的局面有很大不同。
新学期第一堂课,对于历史文化学院18级历史学(师范)专业的黄安安来说,有一种特别的仪式感。受疫情的影响,她原本的返校计划推迟,而网课的开始则让她感觉到学习、生活都慢慢回到了正轨。“今天上的课有世界现当代史、中国现当代史和考古学概论,还是比较充实的。”她表示,虽然家里的学习氛围不如校园课堂那么浓厚,但是自己、老师和同学们还是很快地进入了良好的上课状态。为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节奏,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她为自己设置了一系列时间表和计划书,以期激励、约束自己。
法学院19级本科生孙帆在广东揭阳的家中迎来了本学期的第一堂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录播。虽然一开始的试课过程中有同学遇到网络卡顿、平台瘫痪的情况,但最后都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顺利进入页面,开始学习。孙帆表示,开学前的准备工作主要集中在各个平台的下载、加入各科QQ群、微信群,这与以往也有很大不同。除此之外,由于疫情期间实行交通管制,年级统一购买电子版教材,解决了很多同学的燃眉之急。经过这次疫情,孙帆表示,在新学期的专业学习中,会更加严密理性地分析问题,学习如何与人民群众“共情”。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9级本科生陈浩圻在广东揭阳开始了他的新学期第一节课《文学概论》。在开课之前,老师将电子版教材分享给同学们,解决了大家缺乏教材的困难。提及网络教学的优势,他表示,线上教学给同学们提供了比面授课程更加平等的互动平台。在早上的课程中,老师鼓励同学们敢于打断,勇敢开麦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线上课堂的讨论氛围很浓厚。但说到“最想念华师的什么”时,陈浩圻坦言,自己最想念华师的老师和同学们。他希望疫情能够尽快完全控制,可以早日回到和同学们一起上课、面对面讨论问题的学习生活中。
软件学院17级软件工程专业的李瑞新今天一共有六节课,上午两节,下午四节。他表示虽然上过录播的网课,但直播的网课还是第一次尝试。为了让自己集中注意力,李瑞新提前把课桌上与课堂无关的东西都收了起来。课堂上,老师的语速不紧不慢刚刚好,一堂课结束后该掌握的知识点也全部掌握到了,“今天上课的时候很专注,希望以后上课也能像今天这样。”李瑞新说。因为没料到疫情会这么严重,原本以为在家待不了多久的李瑞新并没有带太多课本回家,为了解决“上网课没教材”的问题,李瑞新在网上找到了电子版的课本作为替代,并分享给同学们,“我是学委,这也是我该做的。”李瑞新说。除此之外,他还帮助任课老师组建课程群,统计人数。
新学期已经到来
我们一起调整好“生物钟”
在家学不停吧
采写丨秦粤 张可欣
洪子媛 左嘉淇 李沂畅
摄影丨吴建国 裴江彬
部分由受访对象提供
整理丨秦粤
执行编辑丨龙泓汀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